屈公病也是蚊子的傳染病 「這2種」症狀你一定要知道!

在台灣講到蚊子的傳染病,通常都會直接聯想到登革熱,但除了登革熱以外,屈公病和日本腦炎也都是在台灣有發生過本土病例的傳染病。其中「屈公病」過去都是以境外移入為主,主要是在赤道附近的國家發生,包括東南亞的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度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,以及南美洲的巴西、瓜地馬拉、巴拉圭等國家都是熱區,而台灣是在2019年才出現首例本土病例。 屈公病和登革熱都是由埃及斑紋和白線斑蚊傳播,且初期症狀非常相似,包含:發燒、頭痛、紅疹、肌肉痛、關節痛等。屈公病的眾多病症當中,「這2種」症狀是最為經典的,以下就來看看除蟲小編歸納整理有關屈公病的小百科吧! 屈公病的來源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和登革熱一樣透過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傳播。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,主要疫情皆發生在熱帶地區,但近幾年流行區域已逐漸擴大,目前全球已超過60個國家有發現屈公病病例。 屈公病原本是流轉於非洲叢林間,發生於野生靈長類間的一種熱病。進入城市循環後主要是經由「人-蚊-人」的循環所傳播,不會直接人傳人。屈公病的傳播期主要在發病前2天到發病後5天內,此時病毒會在血液中流動,稱為「病毒血症期」,這期間被病媒蚊叮咬到,蚊子就能把血液中的病毒傳播給下一個被叮咬的人。 屈公病的症狀 屈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3~7天,發病後症狀約持續3~7天。屈公病致死率不高,大部分的人會在一週後自己康復,但1歲以下嬰兒和65歲以上患有慢性病的年長者是重症的高危險群,仍須多加注意。 屈公病跟登革熱的症狀非常相似,像是頭痛發燒、肌肉關節疼痛和全身起疹等都是兩種疾病都有的症狀,其中要注意屈公病還有「這2種」明顯的症狀: 持續數週且劇烈的關節疼痛感 特別是手指、腳趾的小關節,以及手腕、腳踝等處,甚至能痛到無法行動的地步。 持續數週的倦怠感 屈公病在非洲土著的語言中叫做「Chikungunya」,意指「痛的將身體彎起來」,可以了解到伴隨著屈公病而來的關節疼痛有多麼嚴重。通常登革熱的症狀並不會有長期關節痛和長期倦怠的狀況,這也成為一個很好判斷是登革熱還是屈公病的一個臨床症狀。 ➜點此看衛福部疾管署的疾病介紹 如何防範屈公病 防蚊是重點 由於屈公病必須要有蚊子做病媒體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,所以如果要防範屈公病,病媒蚊的防控就相當重要了。台灣為處於亞熱帶地區,全年暖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