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你怎麼分辨小黑蚊與跳蚤

  停車場站了一會兒,腿腳立刻出現紅豆冰;工廠作業環境,常有惱人害蟲叮人吸血;自然風格民宿,想維持悠閑遊憩的環境…常見的吸血蟲除了蚊子外,就是小黑蚊和跳蚤莫屬了。對一般大眾來說,小黑蚊和跳蚤的叮咬不是很容易分辨,我們以下列出幾點辨別方式,大家可以參考評估,或也可留言給除蟲小編,幫您安排專業防治人員免費到場勘察鑑定喔!


1. 叮咬痕及皮膚現象

小黑蚊

a. 腫包:紅色丘疹、大面積密密麻麻。
b. 皮膚位置:集中於無衣物蔽體的地方,手腳皆有。
c. 時間點:白天。
d. 環境:鄉間、大自然、戶外。

 小黑蚊的體型非常小,約在1~1.4mm左右,飛行高度約在人類身高範圍內但飛行軌跡不規律。由於肉眼幾乎難以察覺,等發現時,小黑蚊早已飽餐一頓,只留下了紅疹和搔癢感。
 小黑蚊不只體型微小,口器也相對較短,不同於蚊子的長型口器可直接刺穿輕薄衣物吸取血液,小黑蚊能叮到的地方只有裸露在外的皮膚。所以如果發現叮咬痕只集中在沒有衣物蔽體的地方(如:小腿、手臂等處)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『紅豆冰』。如果皮膚狀況具備著上述之特徵,即有高度可能是小黑蚊所為。
 小黑蚊主食人類的血液,牠們主要在白天活動,飛行高度也在人類身高的範圍內,可說小黑蚊的日常活動和人類密不可分。

跳蚤

a. 腫包:紅腫膨疹、約2~3顆為一組成群出現、紅疹中間有約針頭大小的紫紅小點(小傷口)。
b. 皮膚位置:由下往上叮咬,尤其集中於腳踝、小腿肚。
c. 時間點:下午至晚上。
d. 環境:都市、無植物/植栽、室內。

 跳蚤的體型小且呈側扁型,約在1~3mm左右(視種類不同),由於跳蚤為刺吸式口器,在叮咬時會有些微刺痛感,也因此使疹包上有紫紅色小點,那就是刺吸時造成的小傷口。 跳蚤的叮咬具有連續性,所以通常是2~3個包為一組,呈三角形或一直線。
 跳躍高度約在人類腳踝至小腿肚附近,尤其是襪筒、褲頭等處會更加明顯集中,所以如果發現叮咬痕只集中在腿部,且皮膚狀況具備著上述之特徵,即有高度可能是跳蚤所為。
 跳蚤通常在下午/傍晚至夜間活動,主食貓狗鼠等哺乳類動物的血液,只有在找不到主要寄生動物時才會轉而吸取人類的血液。

2. 環境孳生源

 不管是任何蟲害問題都一定有其孳生源,能對孳生源有所了解的話,也能從根源處著手,更有效的達到預防及防治的效果。

小黑蚊

 小黑蚊吸血是為了攝取產卵所需的營養,所以只有雌性成蟲會吸人血,在小黑蚊的防治工作上,避免被小黑蚊吸到血也是很重要的關鍵,因為這是從根本上防止小黑蚊達到繁衍之目的。
 小黑蚊幼蟲主食藍綠藻等青苔類,所以多生活在潮濕的土壤表面。這也是為什麼小黑蚊總出沒在比較偏大自然的環境,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小黑蚊能更快的完成『羽化>交配>吸血>產卵』這個生命歷程。

跳蚤

 跳蚤不分雌雄都是以吸血為生,但跳蚤生為外寄生性昆蟲,自然是有主要的宿主,通常是『貓狗鼠』等哺乳類動物的身上,並不會寄生在人類的身上。當有遭遇跳蚤叮咬時,附近一定有所謂的『孳生源』存在。
 跳蚤的幼蟲主食一切有機物質,也會吃成蟲所排泄出來的血便。跳蚤幼蟲沒有成蟲的攀附能力,所以多棲息在地面陰暗處、隙縫或沙堆內,幼蟲在這些地方成長、化蛹並『長大成蟲』。所以如果在工廠之類的作業場所有發生跳蚤叮人時,就是這些等在地上卻等不到合適宿主的跳蚤所為!

3. 致病危害

 目前關於小黑蚊的病媒研究中並無發現小黑蚊有攜帶病原,但跳蚤就是歷史上出名的一種疾病媒介害蟲,像是十四世紀造成億萬人死亡的黑死病(鼠疫),以及跳蚤斑疹傷寒等重大傳染病都是以跳蚤為主要病原,同時也會造成動物(主要為貓狗)的過敏性皮膚炎、貧血和傳播絛蟲。總而言之,遭遇任何蟲咬問題都不能疏忽大意,儘早就醫並尋求專業除蟲公司的幫忙才是上策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牆壁上常常有白色小蟲是什麼蟲?

蟑螂會咬塑膠袋嗎?

水泥縫裡的白色小蟲 竟然是 白蟻 ?!